一、發病原因
1、病原微生物感染母豬分娩時產道損傷,產后虛弱,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大腸桿菌、鏈球菌、綠膿桿菌、化膿棒狀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奇異變形桿菌、假單胞菌以及病原性真菌(如念球菌、放線菌、毛霉菌)等感染。
2、環境因素豬舍環境不清潔、場地消毒不嚴、流產及死胎的胎衣、胎兒處理不當而污染環境,母豬長期限位飼養,缺乏運動,尤其夏季高溫熱應激,造成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引發此病。
3、母豬因素母豬自身患有疾病,如豬瘟、細小病毒病、偽狂犬病、乙型腦炎、藍耳病、結核、布氏桿菌病和滴蟲病等容易繼發感染子宮內膜炎。當母豬受到應激或飼料中缺乏某些維生素、機體抵抗力下降,也可能造成內源性感染。
4、公豬生殖器疾患精液內有炎性分泌物或配制稀釋液過程中污染了病原菌,通過交配或授精均可能感染母豬,人工授精消毒不嚴或技術不熟練、配種時生殖道受到機械損傷等易引起子宮內膜炎。
5、操作不規范母豬難產時手術不潔、胎衣不下、子宮弛緩時惡露滯留,或死胎未排出而發生腐爛,子宮脫、陰道脫造成母豬產道損傷而引起感染,從而引起子宮內膜炎。
6、飼料質量差 比如在飼料配比中油餅比例過高,飼喂發霉變質含有毒素的飼料、青粗料比例不當,使母豬體質下降,從而容易感染致病菌而引發子宮內膜炎。
二、臨床癥狀
1、急性子宮內膜炎母豬食欲下降,體溫升高,頻頻排尿,弓背,努責,從陰門中排出灰白色含有絮狀物的分泌物或膿性分泌物,躺臥時排出物較多。
2、慢性卡他性子宮內膜炎母豬一般無全身癥狀,體溫有時略有升高,食欲及泌乳量下降,發情周期不正常,有時發情雖正常但屢配不孕,沖洗子宮時回流液略渾濁,似淘米水或清鼻液樣。
3、慢性卡他性化膿性子宮內膜炎母豬有輕度的全身反應,逐漸消瘦,發情周期不正常,從陰門流出灰色或黃褐色稀薄膿液,尾根、陰門、腓節上常粘有陰道排出物并形成千痂。
4、慢性化膿性子宮內膜炎陰門常排出膿性分泌物,躺臥時較多,陰門周圍及尾根上粘附膿性分泌物,干后形成薄痂。沖洗子宮時回流液渾濁,似稀面糊狀,有時為黃色膿液。
三、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和臨床癥狀可作出診斷。
四、防治措施
預防母豬子宮內膜炎,需要讓豬在舒適的環境中生長,飼喂高品質的飼料,保證充足的營養,增強豬群抗應激和抗感染的能力,同時,豬場在生產中做好早期斷乳、隔離多點式生產、全進全出、環境控制以及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母豬產床
1、防疫注射根據當地疫情制訂免疫程序,對母豬相關疾病(如豬瘟、細小病毒病、乙型腦炎、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進行疫苗注射。
2、清潔消毒母豬進產房當天應對產房沖洗消毒,產前對母豬乳房、陰部及助產器等進行嚴格消毒,保持產欄衛生,配種前母豬陰部及人工授精器具要嚴格消毒,嚴格一豬一管或使用一次性輸精管,公豬陰莖有炎癥時應停止配種。
3、母豬保健給妊娠母豬補充一定量青飼料,對初產母豬產前2周內肌注亞硒酸鈉維生素E。體質差的母豬臨產前1個月至產后1個月內,飼料中適當添加抗貧血藥,每周l次,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4、預防性用藥 對流產、死胎、木乃伊、經助產或產后胎衣不下的母豬,先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子宮l次,再用0.9%生理鹽水100mL稀釋的林可霉素和新霉素各2g以及縮宮素40國際單位直接宮內投藥或投放如宮康素等中成藥。
5、淘汰對生產價值低的老弱病殘母豬應堅決淘汰,對死精或無精、生產效率低的公豬也應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