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8日至2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展”將在中國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辦。展會由德國農業協會(DLG)、中國畜牧業協會(CAAA)和中國沼氣學會(CBS) 聯合主辦,中國農業部對外經濟合作中心(FECC)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協辦。2010年12月22日下午,在北京亮馬河會議中心舉辦新聞發布會。主辦方德國農業協會中國辦公室首席代表張莉女士在會上做了“德國技術對中國沼氣工程的參考”的演講。
張莉女士在演講中強調,中國沼氣發展進入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和畜牧廢棄物處理的強烈需求是促進沼氣發展的強勁“雙核動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作出減排承諾。農業部張桃林副部長在今年12月10日召開的中國沼氣學會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國農村沼氣發展要繼續上規模上水平。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中長期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指出:2020年中國沼氣產氣規模達到440億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沼氣產氣規模達到140億立方米。
2008年,我國商業化畜禽養殖場達到430萬個,畜禽廢棄物產量超過30億噸。如果無法很好地進行處理,這些廢棄物所造成的污染將甚于工業污染。發展沼氣不僅能很好地消納廢棄物,而且能變廢為寶,產沼供熱供電,是完善畜牧產業鏈的最佳選擇。
截至2007年,我國擁有大中型沼氣廠4000余座,而且增長速度很快,近期可以突破1萬座。但這些沼氣工程也存在明顯的不足:沼氣工程建設投入高,但利用率很低,很多沼氣工程無法實現全年360天持續運行,或因種種原因在建成后無法順利運行。只有發展熱電聯產,形成產業化、商業化和規模化,才能發揮沼氣工程的最大效益,這需要先進技術和成熟經驗源源不斷的支持。
德國沼氣產業的發展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第一,沼氣實現熱電聯產,并入國家電網,規模化和商業化是沼氣產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第二,沼氣工程利用率可達到80%,且沼氣工程能夠全年持續運行,發揮了最大的效益。第三,沼氣原料非常豐富,畜禽糞便、生活垃圾、作物秸稈等作為原料用于沼氣發電,既產生了環境效益,又產生了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德國沼氣產業的發展對我國有非常珍貴的借鑒意義。
德國農業協會專業研究沼氣工程技術和產業化發展多年,擁有領先的理論研究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每年舉辦的“歐洲生物質能源展覽”(”Bio-Energy Decentral”),聚合歐洲乃至全球沼氣領域的精英意見,共話發展,實現研究成果共享。本著“推動中歐沼氣產業理論和實踐發展”的理念,德國農業協會和中國畜牧業協會、中國沼氣學會共同合作,在“中國畜牧業展覽”同期舉辦“中國國際生物質能源展覽”,打造國際沼氣交流與貿易的專業平臺。
首屆展會于2010年5月中旬在北京成功舉辦,GE能源集團顏巴赫事業部、WELtec、安特優(MTU)等國際展商和杭州能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盈和瑞環保設備有限公司等國內沼氣行業翹楚傾力加盟,展示了中外沼氣領先技術和前沿研究成果。同期舉辦的沼氣論壇邀請到近300人參加,專家們共同探討了德國沼氣技術與中國市場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