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最大的好處,在于可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且有利于推廣科學養殖和集中防疫,確保畜產品質量。目前,世界趨勢更加突顯農場規模越來越大、單產水平越來越高、養殖設備越來越現代化,因而其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強大。
我國傳統的一家一戶的飼養模式,雖然對豐富城鄉人民的菜籃子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人民不斷提高的物質需求,這種傳統方式在畜產品質量和數量上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要,標準化規模養殖成為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新疆渤海引水工程遭質疑 投資方稱不做虧本生意 中國將漸進式推進匯改
G20炒中國議題 美國欲過河拆橋 周生生被曝“含金量”不達標 三大鋼廠出廠價最高上調450元/噸 河北擬建經濟特區 政策優于深圳 毛澤東扮演者大PK(組圖) 央行報告中不起眼的致命數字 標準化規模養殖重在落實兩個方面,一是規模化,二是標準化。規模化是目標,標準化是前提。
其實,我國在規模化養殖上是有一定基礎的。農業合作化時期,全國各地曾經開辦過難以計數的各種養殖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后,一家一戶的飼養模式一度成為廣大農村的基本養殖方式,后來不斷涌現出一大批畜禽飼養專業戶,隨后,以資本為紐帶的更大規模的養殖場不斷誕生。如今,一家一戶的飼養方式與規模化飼養方式并存發展,成為支撐中國畜牧業發展的兩大模式。
但是,我國畜牧業養殖的規模化和標準化還遠遠不夠,離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還很大。比如美國奶牛養殖,百頭以上規模養殖場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5%左右,其中千頭以上規模養殖場的產量即占全國總產量的1/3;比如其生豬養殖,規模在5000頭以上的養殖場所飼養的生豬,即占全國生豬總產量的55%。
有專家分析認為,相比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標準化規模養殖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從規模化上看,大規模的養殖場數量還不是太多;從標準化上看,現代化生產管理水平及養殖人員的專業綜合素質還不高,良種繁育和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還不夠廣泛,深加工產業還不夠成熟。
對于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現狀,中央是看得很透徹的。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即明確指出,“要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加快畜禽水產養殖規模化,支持建設生豬、奶牛規模養殖場(小區),開展標準化建設活動,推進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支持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對此,有關方面的積極行動,讓我們看到了我國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希望。比如,組織制定和推廣標準化規模養殖相關標準和規范,啟動實施生豬、奶牛、蛋雞、肉雞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增強示范帶動能力;召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現場會,總結推廣畜禽標準化生產模式,進一步提升畜禽標準化生產水平;依托畜牧技術推廣部門和國家生豬、蛋雞、肉雞等產業技術體系的力量,推廣適用先進技術,推進鄉鎮畜牧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等等。
應該說,這些措施如果真能落實到位,相信我國畜牧業的標準化規模養殖一定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正如有關專家所期望的,外向型、特色型、生態型、城郊型、農牧有機結合型等多種模式的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能夠遍布祖國大地。到那時,我們理應向致力于畜牧業發展的從業者們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