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化養豬是以工業生產方式,采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和設備,進行高效率的養豬生產,使豬群的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以及豬場的勞動生產率都達到較高的水平,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它是傳統養豬的一次技術上的革命。
一、工廠化養豬的技術規程
工廠化養豬的核心是集約化飼養,并采用流水式生產工藝,全場按一星期的生產節律組織生產,即每星期一定數量的母豬在配種、一定數量的母豬在產仔,同時有一批生豬進入保育舍、肥育舍,而另一批肉豬則體重達到100千克出欄上市。也就是各生長類型的豬分別在配種舍(7天)—懷孕舍(114天)—產仔哺乳舍(4星期)—幼豬保育舍(5~6星期)—肉豬肥育舍(7~8星期)—進入市場。這6個生產環節常年以流水式生產線有計劃、有節奏地循環著。各生產環節分工明細、設備和原材料使用熟悉,技術要求明確,層層把關,保證出廠豬規格化。且飼養員以實績計酬,形成整個豬場在生產上、資金上的良性循環,以取得低成本、高效益。一般以年產5000~10000頭商品育肥豬為一條生產線的規模為宜。
工廠化養豬實行標準化豬群、標準化飼養、標準化環境和衛生防疫、機械設備、生產工藝現代化。它是我國工業、科學技術發展的綜合結果。在我國首先是從廣東省大城市逐步到全國大城市建立了工廠化養豬場,而且顯示了它經濟、社會的高效益。
二、工廠化養豬的注意事項
⑴首先要建立在思想素質、工作能力、技術水平都高的領導班子。實行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注意糧食產量與價格的波動、市場供求的波動,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銷路的信息和科學的預測,及時調整經營決策,以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⑵因地制宜,依建場資金多少、飼料供應和產品銷路情況和豬糞處理、機械化程度、防疫衛生要求、技術人員水平等情況來確定建場規模大小。場址的確定要符合總體設計和全面規劃的要求。并對場址、規模進行科學論證。
⑶建立良種繁育體系,選育優良瘦肉型豬品種、篩選最佳雜交組合配套系。采用先進的繁殖技術,提供優秀的規格一致的商品豬。
⑷根據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的要求,配制全價飼料、實行標準化飼養,以求飼料利用率高、豬生長快而健康。
⑸設計科學合理而又投資少的豬舍,提供適宜于豬只快速繁殖和生長的環境,包括溫、濕度和新鮮空氣的調節。在豬欄、漏縫地板、供水、供料、供暖、保溫、通風降溫和排污等多個環節要配套,保證飼養工藝、環境控制正常運轉。
⑹實行嚴密科學的獸醫衛生防疫措施,杜絕傳染病的發生與傳播。
⑺國營豬場的規模,一般以存養300~600頭母豬的生產線(年產商品豬5000~10000頭)為宜;專業戶和鄉鎮辦豬場,當前以存養100~200頭母豬的生產線(年產商品豬1500~30000頭)為好。
⑻為了不斷提高養豬水平,必須注意學習新技術、新動態、新方法,牢牢依靠科技進步這一關鍵措施。